首页

美脚足责

时间:2025-05-28 17:43:23 作者:学习·故事丨在这封回信中,习近平提到一个特殊的“旅行团” 浏览量:30355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中国正在推进玉米进口的多元化,以改变进口过度集中于美国一家的格局。而随着中国进口的增加,巴西和美国玉米的市场份额之争将会愈演愈烈。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日报道,作为全球风向标的芝加哥期货市场,玉米价格在8月下旬跌破了每蒲式耳5美元的整数关口,9月19日更是跌到了4.6美元区间,这是2020年12月以来的最低位。压垮芝加哥玉米期货价格的重要原因是美国玉米在全球出口市场的份额下降。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第一大玉米消费国和进口国的中国正在减少从美国的进口。

  与此同时,巴西玉米向中国的出口正在激增,导致美国在中国的玉米进口中存在感不断下降。国际金融信息公司路孚特通过海上运输船推算的中国进口数据显示,8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的玉米只有24万吨,比接近150万吨的2022年8月下降了83%。去年8月,中国没有从巴西进口玉米,而今年8月,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飙升到了58万吨,远高于美国。而从9月截至28日的数据来看,中国从巴西进口的玉米达122万吨,美国则仅有7万吨。两者的差距不断扩大。

  此前中国的玉米进口高度依赖美国和乌克兰,2022年中国进口的玉米中,美国占比70%左右,乌克兰占比超20%。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中国改变了依赖这两个国家的策略,转向进一步扩大玉米的国际来源。

  彭博社去年曾首次报道称,中国开始“罕见地”从巴西进口玉米。虽然巴西已是全球第二大玉米出口国,但在过去9年中,中国几乎没有从巴西进口过玉米。今年5月,中国从南非进口的首船饲料玉米抵达,标志着中国继巴西之后又正式打通了南非玉米输华通道。至此,中国玉米进口开始改变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

  日本农林中金综合研究所的理事研究员阮蔚对《日本经济新闻》分析称,中国转向巴西玉米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丰收,巴西玉米的价格下降,竞争力增强。二是为了增强粮食安全,这是中国推动进口国多样化的结果。

  2022年中国进口了2062万吨玉米。彭博社分析称,从长远来看,中国从巴西进口玉米或将鼓励巴西农户进一步种植玉米,从美国夺走更多的市场份额。巴西官方8月24日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该国的大豆和玉米产量均创历史新高,今年将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并将首次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玉米供应国。

  彭博社在报道中还称,半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在国际玉米市场上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截至2023年8月31日,美国将全球最大玉米出口国桂冠让给了巴西,而且这一趋势可能永远无法逆转。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分析师刘栋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粮食安全的角度考虑,立足国内供需,进一步拓展进口渠道,有利于打破玉米严重依赖一国的市场风险,使中国更从容地应对未来国际玉米市场供需环境的变化。他认为,巴西玉米价格合适,增加进口符合中方利益。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华州皮影”走进”西安高校 留学生感受中国非遗魅力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是国家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的重要试验田,也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重要功能区。临港新片区将用心浇灌开放创新的活水,为风险投资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用力厚植产业发展的沃土,为风险投资行业创造更大的合作空间;用情做好人才服务,为风险投资企业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

津潍高铁山东段全线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朱婷表示,接下来将努力打好本赛季意甲联赛的最后几场比赛,之后抓紧恢复体能,早日跟上国家队的节奏,全身心投入训练比赛中,和团队一起全力以赴为中国女排获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努力。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朱从玖一审被控受贿1.05亿余元

强化中医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提高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行业起引领作用的国家标准以及中医药行业的产品、技术、服务和管理标准的数量和质量,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提高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通用性和覆盖面。

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江西之行的文化足迹

北京菊花擂台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为传承和发扬“斗菊”文化、推进民间菊花栽培技艺和观赏水平提升、激活家庭园艺花卉消费、持续打造“京·花果蜜”发现之旅文化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助推全市花卉产业发展。

工信部公开征求对《印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四是危害后果更严重。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与国有资产损失等危害后果之间存在“涟漪效应”,数十万、百万的利益输送可能造成数十倍乃至更大的国有资产损失,同时金融腐败常常伴生金融违规经营、金融监管“注水”等情况,严重损害国家金融市场秩序和信誉,甚至引发金融风险外溢至实体经济。可以说,金融腐败和金融风险相互交织、相伴而生、互为因果,诱发并加剧系统金融风险。例如,案例中李某擅自挪用本单位巨额银行备付金、采用欺骗手段终止已经发行的理财产品,将单位资产和资源转化为个人谋利的工具,不仅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商业信誉,也给本单位资金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